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,介绍县域医共体服务能力有关情况。
监测显示,2024年县域内基层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占比为63.4%,比上年提高0.5个百分点,越来越多群众看病就医首先选择就近就便的基层机构。目前,全国有2199个县(市、区)已在建设运行3099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,基本覆盖了全部的县和县级市及1/3的城市区,覆盖人口约9.24亿。
国家卫健委坚持“强县域、强基层”的政策导向,持续提升县域医共体服务能力,更好适应群众就近就便看病就医需求。
一是提升牵头医院专科能力。持续推进临床重点专科“百千万工程”,累计推动市县级医院重点专科建设数超1万个。眼科、精神科、肿瘤科等以往县级医院较薄弱的专科设置率不断改善。
二是开展梯队帮扶。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下沉,2024年全国城市医院共向1750个县派出约18万人次帮扶人员。县域医共体内,推动县级医院资源下沉基层,今年以来向基层下沉人员超过7万人。
三是推动信息赋能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。目前,约80%县(市、区)初步建成县域影像、心电、检验等资源共享中心,今年县域远程医学影像诊断服务量超过6800万人次;全国360个地市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项目达到200种以上,“基层检查、县区诊断、结果互认”稳步推进。
四是扩大基层药品配备和使用。推动县域医共体用药目录统一和县乡村用药衔接,近一半的县初步建成中心药房,县域医共体配备药品普遍达到800~1200种,基层用药情况明显改善。
五是强化医保协同。超过一半的县市区正在探索落实对县域医共体实行“总额付费、结余留用”政策要求,引导县域医共体加强健康管理服务。目前,全国超过97%设有村卫生室的行政村纳入医保定点覆盖,农村居民开药报销更方便。